Blog
/
Automation
傳統 RPA 已死?Agentic Automation 如何定義自動化的下一步
Automation
UiPath

傳統 RPA 已死?Agentic Automation 如何定義自動化的下一步

2025-09-23

在生成式 AI 的浪潮下,許多人質疑遵循固定腳本的傳統 RPA(機器人流程自動化)是否已經過時。然而,RPA 並未消亡,而是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進化。

我們正從一個單純模仿人類「動作」的 RPA 時代,邁向一個能模仿人類「思維」的「Agentic Automation 代理自動化」新紀元。這不僅是技術演進,更是企業在 AI 時代下,維持競爭優勢的必要戰略之一。

本文將從 RPA、結合 AI 到 AI Agent 的三階段演進發展說起,因為理解這段發展脈絡,是掌握這場變革核心價值的第一步,而您也將從中掌握這個新時代的三大思維轉變,幫助您理解 RPA 如何進化,並超越過去的自動化極限。

內容涵蓋如下,您也可在右側欄 (電腦版),挑選感興趣的段落直接閱讀!

  1. 從 RPA 到 RPA+AI,再到「代理自動化」:自動化技術的三階段演進
  2. 從輔助到自主:RPA+AI 與 Agentic Automation 關鍵差異解析
  3. 傳統 RPA 機器人與 AI Agent 有什麼根本不同?
  4. AI 會完全取代 RPA 嗎?未來的協作模式是什麼?
  5. Agentic Automation 如何處理過去無法自動化的複雜流程?
  6. 導入 Agentic Automation 需要哪些核心技術與平台
  7. 企業應如何規劃智慧自動化轉型策略?
  8. 結論:您準備好領導新的數位員工了嗎?

一、從 RPA 到 RPA+AI,再到「代理自動化」:自動化技術的三階段演進

RPA 從單純的規則導向自動化,到結合 AI 實現認知能力,最終走向具備自主決策的 Agentic Automation,這個演進脈絡其實有確的發展時間點。以下我們也穿插説明 RPA 領導品牌的 UiPath 的發展時間軸

i) 流程自動化技術奠基與 RPA 主流化(2005 年 – 2020 年)

此階段 RPA 的重點在於規則導向和可預測的重複性任務

  • 技術奠基(2005 年):RPA 看似是最近 6~7年才盛行成為企業數位轉型的基本功,但實際上,RPA 技術的基礎始於 1990 年代的屏幕抓取和工作流程自動化技術,並在 2000 年代逐漸演變為現代的 RPA 技術。而過去 7 年一直穩坐 RPA 領域領導品牌的 UiPath 也是在 2005 年於紐約創立的,這也為 UiPath 後續在 2018 年起爆發性成長打下了堅實基礎。
  • RPA 主流化(2018 年):此時期標誌著機器人流程自動化 (RPA) 的重要發展階段。RPA 機器人的特性是基於規則、行動可預測,適用於需要高可靠性和效率的重複性任務 。UiPath 在此時也確立了市場領導地位。
  • 擴展至企業自動化(2020 年):平台開始將產品範疇從單純的 RPA 領域擴展至企業自動化 (Enterprise Automation)。平台開始涵蓋 UI 自動化、API 自動化、低代碼 Apps、管理平臺 Orchestration 和自動化治理等廣泛的產品線

ii) RPA 結合 AI:智慧自動化階段(始於 2023 年)

RPA 流程開始結合 AI 技術,主要用於提升 RPA 的效率,被稱為 AI 驅動的自動化 (AI-powered automation) 或 智慧自動化 (Intelligent Automation)。這個階段重點是為機器人提供了認知升級,使其能夠處理更廣泛的任務,例如:

  • 自動擷取和分類文件中的數據
  • 提供自然語言處理能力以理解和生成文本
  • 支援基於模型的預測和分析,但通常需要人類設定流程和監控

這解決了傳統 RPA 面臨的不確定性 (Uncertainty)高變化性 (High Variability) 以及非結構資料 (Unstructured Data) 的三大問題,從而將 RPA 的潛力擴展到近乎無限。

根據調查,結合 AI 的自動化流程能夠將營運效率提高 30%,員工生產力提高 34%,並將 RPA 投資報酬率提高 67%

2023 這一年標誌著平台從 RPA 轉向端到端(End-to-end)平台並大規模整合 AI 能力

智慧文件辨識(IDP/IXP)、語意分析和結合生成式 AI 的自動化(例如 UiPath Autopilot)被納入自動化平台的核心功能,使機器人能夠處理非結構化資料和需要更高認知技能的流程

⚡ 我們將在下一篇詳細分享 UiPath 的 AI 核心技術(敬請期待)

iii)邁向 Agentic Automation 代理自動化(2025 年開始)

Agentic Automation(代理自動化)是自動化演進的最新階段,能實現具備自主行動和獨立決策能力的智慧型代理工作流程(Agentic Workflow),旨在實現 AI 轉型的「最後一哩路」

核心定義:Agentic Automation = RPA + AI Agent 。Agent 代理人負責思考、規劃與決策,而 Robot 機器人則負責高效準確地執行

2025 年這一年被視為進入 Agentic Automation 代理自動化時代。Gartner 將 Agentic AI 列為 2025 年十大策略技術趨勢之首

UiPath 也將 Agentic Automation 視為其下一代產品規劃,並將 2025 年視為「代理元年」,核心工具如 Agent Builder 用於建構、評估與部署 AI Agent,和 UiPath Maestro 用於協調 Agent、機器人和人員的流程也在 2025 年正式推出

👉 總結來說,RPA 從規則驅動走向自主決策,其關鍵演進時間點如下:

  1. RPA 奠基: 2018 年,專注於規則導向的重複任務。
  2. 結合 AI 認知升級: 2023 年,大規模整合預測式 AI 和生成式 AI(如 IDP 和 Autopilot),處理更具認知需求的任務
  3. 自主決策 Agent 時代: 2025 年,進入 Agentic Automation,使 AI 代理人能夠自主規劃、決策,並將複雜的端到端流程自動化

二、從輔助到自主:RPA+AI 與 Agentic Automation 關鍵差異解析

時間軸的第二和第三階段看似相近,但其核心理念有著根本不同。前者是透過 AI「增強」RPA,後者則是讓 AI「主導」流程

比較維度 第二階段:RPA + AI (智慧自動化) 第三階段:Agentic Automation (代理自動化)
核心定義 將 AI 技術(如 NLP、GenAI)整合進 RPA,輔助機器人更高效地完成特定任務。 結合 AI 代理 (Agentic AI) 與 RPA,使軟體代理能夠自主感知、決策、執行並動態調整。
自主層級 效率提升:AI 主要用於自動擷取數據、理解文本,但流程和監控仍需人類設定。 完全自主:AI 代理的核心是自主性,能自行設定目標、分解任務、使用工具並根據反饋優化。
技術架構 AI 功能模組:架構包含 AI Trust Layer、Document Understanding、整合第三方 LLMs 等功能。 代理為核心的架構:包含 AI 代理、動態工作流編排 (Maestro)、及確保決策即時性的 RAG 技術。
應用場景 結構化、重複性高的任務,如:發票處理、客戶服務文本分析。 複雜、多變、需高度自主的端到端流程,如:保險理賠評估、動態供應鏈管理。
技術成熟度 易用性高:更注重低代碼與快速部署,適合快速實現自動化。 門檻較高:是企業級解決方案,需整合多系統與動態工作流,技術要求更高。

👉 總結來說,RPA+AI 的核心是「讓機器人做得更好」,而 Agentic Automation 的核心是「讓代理人自主思考與行動」。兩者的差異在於自主性、應用範疇和技術架構,企業可根據需求的複雜度選擇合適的技術。

三、傳統 RPA 機器人與 AI Agent 有什麼根本不同?

新思維一:從「指令執行者」到「自主決策者」

有了以上三階段發展脈絡、並釐清細微差異後,為了幫助你理解企業營運流程自動化的深度變革,我們在這裡總結一下傳統「機器人 Robots」與新型態「代理 Agents」的根本差異。

特性 Robots(機器人 / RPA) Agents(代理人 / AI Agent)
基礎 基於規則(Rule-based) 基於目標(Goal-based)
決策 確定性決策(Deterministic) 即時動態決策(Dynamic)
行動 可預測行動(Predictable) 自主行動(Autonomous)
適用性 適合高可靠性、效率的重複性任務 適合需要快速調整和靈活應對的變動任務

傳統的 RPA 機器人是基於規則(rule-based)的執行者。它們遵循一套預先定義好的、可預測的腳本,以極高的可靠性重複執行標準化任務。你可以把它想像成一台精密的計算機,你輸入指令,它就精確地執行運算,不會出錯,但也絕不會越界。

而新一代的 AI 代理則是基於目標(goal-based)的決策者。你只需賦予它一個目標,它就能像人類知識工作者一樣,自主規劃、動態決策、並適應環境變化來達成目的。

AI 代理之所以能夠「思考」,源於其具備多項關鍵能力:

  • 它能夠進行多步驟規劃與執行,將複雜目標拆解成非線性的行動方案
  • 它能夠主動與環境互動,調用外部工具與 API 來獲取資訊或執行動作
  • 它還能循環迭代與優化,根據過程中的反饋不斷調整策略

👉 這好比一位經驗豐富的特助,你告訴他「我需要一份市場趨勢報告」,他會自己思考如何收集數據、分析資料、撰寫報告,並在過程中根據突發狀況調整策略。

UiPath 創辦人暨執行長 Daniel Dines 精準地描述了這個思維上的躍遷:

The genie is out of the bottle. Generative AI, for the first time, has given us access to a technology that can imitate our mind. RPA was capable of imitating the way we work on applications, but generative AI imitates how we think.

簡而言之,RPA 模仿我們如何操作應用程式,負責高效準確地執行計劃,而生成式 AI 則模仿我們如何思考,將提示轉化為計劃

從「執行」到「思考」的轉變,是這場進化的核心。它開啟了自動化的大門,讓過去那些需要人類判斷、推理與解決問題的複雜工作,首次有了被自動化的可能

👉 延伸閱讀:AI 代理的關鍵組成與運作方式

四、AI 會完全取代 RPA 嗎?未來的協作模式是什麼?

新思維二:從「取代」到「協同」,打造人機混合超級團隊

回到一開始的標題,「RPA 已死」的說法錯在哪裡?答案在於,未來的自動化並非一場零和遊戲的取代戰,而是一場強強聯手的協同作戰。它解決了純 RPA 的脆弱性和純 AI 的不可預測性,創造出企業級的彈性自動化架構。

下一代自動化的成功方程式是:Agentic Automation = RPA + AI Agent

這個公式融合了兩者的核心優勢,形成一個既可靠又具適應性的自動化架構。RPA 機器人負責執行流程中可預測、重複性高的部分,提供無可比擬的可靠性(reliability);而 AI 代理則負責處理需要判斷、溝通與應對變化的複雜環節,提供高度的適應性(adaptability)。

一個有力的概念是將 RPA 視為流程的「核心骨架」,它確保了整個自動化流程的穩定與一致性。而 AI 代理則被整合在關鍵的流程節點上,如同神經系統,負責處理不確定性與複雜的決策。

這種協同模式結合了雙方的優勢,創造出一個更穩健、更智能、且更具擴展性的自動化生態系統。在這個生態中,人類、機器人與代理共同組成一支「超級團隊」,而人類的角色也從繁瑣的執行者(in the loop)轉變為策略性的監督者(on the loop)

五、Agentic Automation 如何處理過去無法自動化的複雜流程?

思維三:從「自動化零碎任務」到「調度端到端複雜流程」

傳統 RPA 的強項在於自動化獨立、重複的零碎任務,例如從 Excel 複製數據到 ERP 系統。然而,對於一個完整的業務流程,RPA 往往只能處理其中的一部分,而那些涉及例外處理、跨部門溝通或複雜判斷的部分,仍然需要人類介入。

Agentic Automation 則將自動化的範疇從「任務」擴展到了「流程」。其真正的力量不僅在於 AI 代理的智慧,更在於平台核心的「流程協調」(Orchestration)能力。這種能力讓企業能夠管理與調度一個複雜、多步驟且耗時長的端到端業務流程,無縫串接 AI 代理、RPA 機器人與人類之間的任務交接。

以「收據檢核與帳務差異處理」為例:

代理自動化將複雜且多變的工作流程,轉變為人機協作的新範式

  • Before (傳統 RPA):RPA 機器人可以自動辨識發票、提取欄位資訊並與採購訂單進行比對。但一旦發現差異,後續的調查、與供應商來回的郵件溝通、判斷爭議是否合理等耗時費力的工作,就必須交由人工處理
  • After (Agentic Automation):當 RPA 機器人完成初步比對後,流程會交由一個 AI 代理接手。這個代理會自主查閱公司內部規範文件以了解允收的差異範圍,直接透過電子郵件與供應商聯繫以解決問題,並分析其回覆內容,處理後續的調帳流程。只有在極少數無法自主判斷的情況下,才會將案件升級給人類進行最終審核。
流程階段 原本 RPA 流程(單點) 全新 Agentic 流程(智慧自動化)
觸發 建立發票 / 收據 建立發票 / 收據,DU 自動抓取欄位資訊
處理 Robot 辨識並比對發票和採購訂單。 Agent 根據內部文件和採購訂單識別帳務差異。
差異調查 人工透過電子郵件與供應商溝通,費時費力。 Agent 直接透過電子郵件與供應商聯繫並研究不匹配項目,自動處理往返溝通。
最終決策 人工判斷爭議是否合理,耗費經辦時間。 Agent 幾分鐘內完成處理,人員僅需在最後審核,必要時提供資訊協助 Agent。

這種自動化範疇的擴張不是紙上談兵理論派的。

市場研究機構 Gartner 預測,到了 2028 年,至少有 15% 的日常工作決策將由 Agentic AI 自主完成

這意味著自動化不再只是處理單點任務的工具,而是成為調度企業核心流程的智慧中樞

六、導入 Agentic Automation 需要哪些核心技術與平台?

要實現從單點 RPA 到 Agentic Automation 的轉型,需要一個能整合並協調人、機器人與 AI Agent 的平台。

1. 代理管控與協調 (Agentic Orchestration)

UiPath Maestro 是實現代理自動化的核心,它提供端到端(End-to-end)的代理流程管理

  • 功能:Maestro 能夠將 Agent 任務、RPA 流程、人機協作、API 事件和高級決策整合到流程中
  • 設計:使用行業標準的 BPMN 2.0 結構來設計端到端代理流程
  • 優勢:結束了傳統自動化流程中「啟動和停止」的分散狀態,將孤立的自動化任務轉變為連貫的長流程工作流。對於複雜流程如應付帳款,Maestro 能夠實現整個流程的端到端自動化

2. 代理開發與治理

  • Agent Builder:這是提供給開發人員和業務用戶的簡單直覺介面,用於建立、評估和部署 AI Agent
  • 治理與信任 (Governance and Trust):Agentic Automation 必須建立在安全、可控的基礎上。平台提供審核、合規性、資料保護和 AI 信任層 (AI Trust Layer),以確保 GenAI 模型的透明度、責任制和控制。這對於確保 AI 代理在處理敏感資料時遵守法規(如 GDPR、HIPAA)至關重要

⚡ 我們會在下一篇詳細分享 UiPath 對 Agentic Automation 的架構與定位介紹

七、企業應如何規劃智慧自動化轉型策略?

企業在導入 Agentic Automation 時,需要應對不可預測性、資料安全與系統整合和持續學習等挑戰

  • 階段性導入:PGi 作為 UiPath 在台超過 6 年的資深合作夥伴,我們協助客戶階段性導入 Agentic Automation。我們協助客戶以 RPA 為自動化系統的核心骨架並在適當的節點引入 AI Agent 的能力(如工具使用、長短期記憶),逐步提升流程智慧化的程度,同時降低系統的不可預測性,更重要的是,這也是在 Agentic AI 時代下,最能衡量 ROI 的方向
  • 協助方式:我們提供多種導入服務,包括基礎教育訓練、賦能訓練(協助客戶建立 CoE 組織概念並培養員工自行開發 RPA 流程的能力)、顧問服務和流程委外開發,以確保自動化流程高效穩定,並最大化效益。

👉 前往了解我們的 UiPath 導入開發與賦能服務

結論:您準備好領導新的數位員工了嗎?

傳統 RPA 並未消亡,它正在進化為一個更強大、更智慧的形態。要引領這場變革,領導者必須掌握三大戰略思維轉變:

  1. 從執行者到決策者:自動化的核心從遵循規則的機器人,轉變為實現目標的 AI 代理。
  2. 從取代到協同:未來屬於可靠的機器人、智慧的代理與人類策略家組成的混合團隊。
  3. 從零碎任務到端到端流程:自動化的視野從單點任務,擴展到協調整個複雜的業務流程。

這不僅僅是技術的升級,更是對「數位員工」能力的重新定義。

當我們的數位員工不只會「做」,更會「想」的時候,我們準備好成為他們的「領導者」了嗎?

👉 立即聯繫,了解如何升級

相關文章